小兒便血的主因 肛裂或直腸瘜肉是一般小兒便血的兩個主要原因。
肛裂的症狀是解便時有劇烈的疼痛感,還不會表達的幼童往往在大便時哭鬧不休。出血狀況並非持續性,而是時有時無的間歇性出血,通常血色鮮紅,有時用肉眼就可以清楚地在大便上看到一道血跡;有時便後擦拭肛門口,衛生紙上則會沾血,更嚴重時,常會有鮮血滴到馬桶裡。
直腸瘜肉的症狀與肛裂最大的不同處,在解便時毫無痛覺,每次大便不論是解硬便或軟便都會出血,可以說幾乎是一如廁就會流血,而且直腸內的出血容易和大便混雜,也可能會有粘液狀的血跡混在便中,屬於內在性出血。
一般家長在發現孩子有解便帶血的情況時,絕大部分都會先帶去給小兒科醫師診治,而往往病童都會被當作腸炎加以治療,結果在長時間服用腸胃藥之後,症狀仍未獲得改善。其實,小兒因一般性腸炎或特異性腸炎(如痢疾、傷寒、阿米巴性腸炎)引起大便帶血的機率並不很高。所以,因肛裂或直腸瘜肉而引起的便血,服用胃腸藥當然好不了;每一種疾病都需要先正確診斷,再對症治療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治療方法 小兒肛裂的治療方式,是以保守療法為主,保守療法就是不必動用手術刀,只要以口服藥物使大便鬆軟,或以潤滑油幫助排便順暢,即可解決肛裂的疼痛。另外,平日多吃木瓜、香蕉等利於排便的水果,也可以減少肛裂發生。
而直腸瘜肉則必須經由手術治療,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發達,這類手術只能算是小手術,平常甚至無需開刀剖腹,只要利用直腸鏡,配合一種專門設計來對付直腸瘜肉的電刀(瘜肉絞斷器)直接經由肛門口,就可以輕易割除瘜肉,完成手術。因為直腸部分並無感覺神經,手術時,病童一點疼痛感都沒有,所以,只要是小孩肯聽話,不亂哭亂鬧,甚至連手術前的麻醉手續都可以省略不做。百分之百為良性 小兒直腸瘜肉的病理組織,屬於一種幼年性增生或發炎,可以說百分之一百皆為良性,手術切除之後,不必擔心會有惡性變化,也就是轉變為直腸癌的可能幾乎沒有,這點是小兒直腸瘜肉與成人直腸瘜肉最大的不同。
附帶一提,成人的直腸瘜肉屬於腺瘤,惡性變化的機率可能高達四分之一,所以,曾患過直腸瘜肉的成人病患可得特別注意!
本人在直腸外科門診,經常可以見到一些父母帶著因長期便血而面有菜色,發育不良的小孩子前來就診。檢查結果發現,這些小病患大部分都是因為直腸瘜肉而引起便血,但由於處理不當,其中有些小病患,甚至都已經服用治療腸炎的藥物一段長時間,病況仍未見起色,才輾轉經人介紹前來求醫。
上述這類病童雖然病沒醫好,但還算情況較好,更悲慘的是,有些孩子被帶到市面上所謂的「痔瘡專科」就診,將便血當成「痔瘡」,施以「祖傳秘方」治療。事實上,小兒發生痔瘡的機會微乎其微,在醫學上的統計資料顯示,十五歲以下的孩子是不會長痔瘡的。祖傳秘方害慘孩童
而這些因肛裂或直腸瘜肉而引起便血的病童,經「祖傳秘方」以腐蝕劑塗抹肛門口,造成肛門皮膚潰爛,傷口癒合後,因皮膚組織纖維化而引起肛門狹窄,有些病童甚至情況嚴重到肛門口僅剩下一隻鉛筆粗細的寬度,形成排便困難,大便失禁。 由以上的病例,在在顯示國人普遍缺乏醫療常識。在此,我要提醒大家,不要輕信不實的醫療廣告,有病應該找專科醫師診治,或詢問可信賴的家庭醫師才是上策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