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義 肛周膿瘍台語稱為「透腸」,顧名思義,就是穿透腸子,亦即膿疱在直腸內形成後通到肛門的管子。肛門瘻管就是俗稱的痔漏、痔瘻,和痔瘡其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;痔瘡是靜脈管曲張擴大而形成,而肛門瘻管卻是發炎後形成的。通常是先形成肛周膿瘍,再轉變成肛門瘻管,所以肛周膿瘍是肛門瘻管的前身。形成原因 肛門瘻管的原因,最常見的是細菌進入肛門內腺體,而引起發炎、化膿所形成。所謂肛門腺體,就像雞屁股裡兩個有怪味的橢圓形黃色球體,在我們人類卻有十個左右;像衛生習慣不好或是身體抵抗力弱,如感冒、過度倦怠、營養不良、經常瀉肚子的人,細菌就很容易侵入,使腺體發炎而化膿。又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,使膿往下滲透,穿過肛門的擴約肌到肛門周圍或臀部表面,形成膿疱,甚至會往前流轉到陰囊、大腿,而形成急性的膿瘍。
另一種原因是異物刺傷肛門。平常進食,如果不小心吞下魚骨、雞骨,這些東西如果順利通過食道、胃、小腸、大腸,到了直腸卻卡在肛門道內,而引起發炎,也有可能形成膿瘍。此外,還有特殊疾病而引起的,像結核病、直腸肛門癌、潰瘍性大腸炎等,以上這些疾病,也有可能引起肛周膿瘍。
肛門瘻管在任何年齡皆會發生,這和痔瘡不同,痔瘡通常不會發生在小孩身上,但肛周膿瘍甚至初生嬰兒也有可能發生。至於性別比例則是男性較女性稍多。
肛周膿瘍如何轉變為肛門瘻管呢?這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來講:
1.急性期由細菌進入腺體發炎到化膿,膿瘍由直腸內通到肛門周圍,嚴重者甚至往陰囊或大腿擴張,引起局部腫脹而疼痛不堪。
2.慢性期則是膿瘍破裂後殘留一個由直腸至肛門周圍的小管道,通常在肛門周圍有一個長久不癒的流膿傷口,觸摸起來有一條硬管道通至肛門內。治療方法 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二種: 1.急性期因為化膿的關係,會使患者肛門部位疼痛不已,甚至引起發燒。一般內科醫生會給予抗生素、止痛劑之類的藥物,先暫時止痛,然後再轉診給外科醫生分兩期手術。也就是先切開膿瘍,將膿引流出來,殘留下一條瘻管,等膿流乾淨後,再進行瘻管切除手術。但是病人如果直接找直腸專科,醫生往往會將膿瘍源頭一次切除,不需再次手術。 2.慢性期會形成一條瘻管,由直腸肛門內通往肛門周圍,在肛門周圍會有一個或數個小洞,常流出膿液,甚至糞便會從這裡流出來。慢性期瘻管的治療一定要動手術切除切除瘻管,才有可能痊癒。保守療法則包括打針、吃藥、電療、冷凍等方法,但都不可能根除。
不管慢性或急性肛門瘻管,最好的治療方法都是動手術切除,手術前後有很戲劇性的變化。手術前,肛門部位會痛得讓人受不了,而手術後疼痛就好像立刻跟你說再見,這樣的差別實在很大。未治療可能變肛門癌
肛門瘻管和肛周膿瘍大多由於肛門部位不潔引起,因此大家應注意肛門部位的衛生,平常就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大便後肛門部位除了擦拭乾淨之外,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乾淨,避免細菌進入,引起發炎。 此外,常聽到有人說肛門瘻管開刀後,再發機會很大,那大多是沒有找對醫生,以致肛門瘻管的發炎源頭,未清除乾淨。所以當肛門部位感到疼痛時,最好盡快找合格的直腸外科專科醫生,查出真正病因,然後對症下藥,將源頭一次解決,免得浪費時間和金錢,又多受皮肉之苦。根據近來的醫學報告指出,慢性肛門瘻管若不盡快根除,幾十年後有可能轉成肛門癌,患者不能不小心注意。
Comentários